(一)化身為「高科技公司」甚至「金融集團」作為招徠投資招牌:
由於意圖不法吸金集團首腦深知社會大眾因媒體日常報導,對於標榜「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等高科技產業,雖無充分了解卻非常憧憬之心態,以浮誇不實之營運計畫書,說服不知情之大眾踴躍投資。或者利用大眾對於金融市場的不了解,以「投資斷頭股票」及「跟著主力進出」的話術,讓不知情大眾誤以為該集團操作神準,或有獨到之內線消息,每檔均可賺取豐厚報酬,而心甘情願投入資金。
(二)利用投資人不想花時間深入了解卻亟欲獲利還本的心理:
因為目前將資金存放於銀行利潤甚微,而投資股市不但風險較大且短期內看不到成效,違法吸金集團就利用投資人不想花時間卻亟欲獲利還本的心理,號稱「保證獲利」,設計「回饋金」、「獲利分紅」等機制,自投資的第一個月(或一定時間)起就提供一定比例之現金分紅,並約定之後分紅逐月增加,讓投資人嘗到甜頭,自此深信不疑,不但失去風險意識(旁人力勸也不願贖回),更積極加碼或遊說親友加入投資(依實務見解,可能從投資人變成共犯),使受害人不斷增加。
(三)極力營造集團資本雄厚前景看好之假象:
這類違法吸金公司或集團為取信投資人(包括未投資之潛在投資人),通常會將公司佈置地富麗堂皇,且所僱用員工亦配合營造業務繁忙之假象,再輔以租用飯店舉辦「慶功宴」、「晉升佈達典禮」等,不但讓投資人堅信投資回本指日可待,更使投資人放心增加投資金額。以幾年前喧騰一時的「聯合生技」公司吸金案為例,該公司甚至「租下」廣大蘭花培植場於特定時間內供投資人參觀,使投資人深信不疑。
(四)利用涉世未深、打扮入時光鮮之年輕人行銷:
通常違法吸金集團為取信投資人,會吸收涉世未深之年輕人,並授與經理、副理、協理等頭銜為其招攬業務。在個人的經驗裡,這些年輕人通常對於法令並不了解,先受該集團首腦蠱惑而參與投資,帳面上獲利後即深信不疑,不但未贖回自己的投資,甚至可能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經驗,使親朋好友因其帳面上獲利所矇蔽,作出錯誤之判斷,或者招攬更多人參與投資,一歩一歩從投資人變成形式上的高階幹部(即掛名高階經理人,但對於實際經營投資標的一無所知,也無法參與經營決策)。可嘆的是,一旦違法吸金事件曝光,這些年輕人的投資不僅再也無法取回,甚至會被認為是吸金集團的共犯,面臨牢獄之災。
(五)通常一併提供代辦貸款服務,使受害人越陷越深:
由於違法吸金集團所遊說投資之對象不一定擁有豐厚財產或屬於高收入族群,但違法吸金集團只要發現所遊說之對象心裡已萌生投資之念頭,就會適時提供「籌資」管道,讓受害人負債也要投資;或者,對已分得紅利之投資人,更積極提供貸款之管道,遊說其增加投資金額,使投資人一再增加投資,終致越陷越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